一農民研發烘烤庫年加工30餘噸肉乾
  製作牛肉乾、腊肉和臘腸,年純收入10餘萬元;澄邁瑞溪鎮委書記昨現場“取經”時多次豎起大拇指
  一農民研發烘烤庫
  年加工30餘噸肉乾
  本報訊 “別人買成品烘烤機,每台需要上萬元,我自己做的烘烤庫,費用只需三四千元。”昨天上午,澄邁縣瑞溪鎮農民陳聖奇站在自己研發的烘烤庫前,自豪地對記者說。這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中年男子,腦瓜好使,遇事愛琢磨,從最初看人家做肉乾“偷學”手藝,到如今成為當地肉乾製品的“一哥”,他與妻子堅持了29年。陳聖奇一家也因從事肉乾製作,年加工牛肉乾、腊肉和臘腸6萬餘斤,從當初的生活困頓逐漸走上致富大道。瑞溪鎮黨委書記林旭昨天現場“取經”時多次豎起大拇指。記者 陳標誌 文/圖
  瑞溪鎮委書記林旭(左)向陳聖奇“請教”
  “不是吹牛,我做的肉乾別人學不來”
  昨天上午,記者慕名來到澄邁縣瑞溪鎮陳聖奇家裡採訪。這是一棟普通的居民建築,屋裡屋外收拾得十分乾凈。陳聖奇站在加工間,仔細地查看每一個生產環節。在一塊長長的案板前,幾名穿著白色工作服的工人,分別在切割牛肉片、灌裝臘腸。牛肉干與豬肉臘腸、腊肉等製品,是陳聖奇的拳頭產品。
  今年47歲的陳聖奇是瑞溪鎮土生土長的農民,儘管書讀得不多,但他腦瓜靈活。“不是吹牛,我做的肉乾別人學不來,懂行的人一吃牛肉乾,能分辨出哪些是我的(牛肉乾),哪些不是我的。”陳聖奇說:“有人專門給我送新鮮牛肉和豬肉,我對他們說,我要最好的新鮮牛肉豬肉,價錢高點沒關係。”陳聖奇認為,做生意要講誠信,只有產品質量好,才能贏得更多的回頭客。
  在陳聖奇的名片上,印有“連續12年全鎮銷售第一品牌”。陳聖奇說,在瑞溪鎮,他被公認是“最賺錢”的肉幹個體戶。據當地居民介紹,瑞溪牛肉乾是當地一張“名片”,而陳聖奇是這張“名片”的代表之一。
  他從偷學手藝到獨創肉乾秘方
  “以前是小打小鬧,就我和老婆一起做,現在忙不過來,只好雇工人。”陳聖奇說,最忙的時候,雇工多達20多名,“我根本不要出去搞推銷,都是客戶主動上門拿貨,我的貨供不應求。”
  陳聖奇做肉乾全靠自己琢磨。因為不愛上學,成人後的陳聖奇曾四處打工。但真正涉及肉乾這一行業,是在1985年前後。陳聖奇告訴記者,以前,他去看別人做牛肉乾,偷學手藝。後來陳聖奇自己試著做,時間長了逐漸琢磨出一套獨創的肉乾秘方。
  “首先精選鮮牛肉,細細剔除牛筋和肥肉,然後均勻切片,腌制12小時後晾曬或者烘烤10小時,再用本地花生油煎炸,這樣就可以打包裝了。”陳聖奇說,“我就是告訴你配料的名字你也學不會,八角多了會麻嘴,茴香多了會發苦,少了又太甜。”配料的比例是陳聖奇的制勝法寶,所以配料都是他一個人獨自完成。
  以前陳聖奇用木炭烤,但肉乾的生產量很少。後來他見到朋友購買恆溫箱孵小雞,他靈機一動,自己購買原材料,動手做起了恆溫烘烤庫,結果產量大大提高。“如果去買成品烘烤機,需要上萬元,我動手做一個烘烤庫只需三四千元。”陳聖奇稱,他一共做了4個烘烤庫。
  希望擴大規模
  增加肉乾產量
  經營牛肉乾、臘腸等肉乾製品29年,讓陳聖奇感受到了創業的艱辛,也品嘗到了收穫的甘甜。“一年至少有10多萬元純收入吧。”面對記者的一再追問,陳聖奇想了很久才道出收入情況。
  “一年要做5萬多斤臘腸和加工8000多斤牛肉乾。”陳聖奇向記者透露,因為害怕別人仿冒自己的產品,他專門註冊了“陳奇”商標,“本來要用我的名字註冊的,後來發現別人早就註冊了。”不善言語的陳聖奇最大的願望就是擴大規模,增加肉乾的產量。
  “你現在還是小作坊,應該根據你的實際,擴大生產規模。將來生產規模擴大了,可以成立公司。”昨天上午,瑞溪鎮委書記林旭專門到陳聖奇的家裡“取經”,詳細瞭解肉乾的生產工藝。林旭用筆記下陳聖奇的講話要點,多次豎起了大拇指。當得知陳聖奇欲建設1畝地的廠房規模,林旭說:“你底氣不足,一畝地的規模太小了。”陳聖奇回答說:“6畝吧,應該可以了。”
  陳聖奇說,29年的堅持,不僅改變了他一家人的物質生活,也改變了他的觀念,這是他最大的收穫。  (原標題:一農民研發烘烤庫年加工30餘噸肉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75sptc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